心脏是惟一一个片刻不可以休息的器官,当人类生命开始在母体胚胎里孕育时,心脏就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人的心脏一生跳动30多亿次,所做的功可以把30吨重的挖掘机从海平面提升到珠穆朗玛峰。而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使本来不堪重负的心脏雪上加霜,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为唤起公众对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高血压、肥胖、缺乏运动、营养失衡、吸烟等)的关注,世界心脏联盟于1999年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心脏日。
世界心脏日的永恒主题是“健康的心,快乐人生”。这样做的目的是呼吁人们摒弃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良嗜好,使人人都有一颗健康的心,人人都可以享受愉悦的生活。
2022年世界心脏日的主题是“use you heart for every heart”,译为“万众一心”。旨在让医护人员、心血管患者万众一心、共同携手推进我国心血管健康事业发展和我国的全民心血管健康进程,早日迎来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拐点”为实现“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尽管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了多项有效和安全的预防策略,但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导致全球死亡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6.66%,城市为43.81%。每5例死亡患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
2021年7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2020》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89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
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
研究显示,诱发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心脏病是一类比较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也称为心血管病,我们常见的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疾病都是多发的心脏疾病。
在大多数人的认识里,心血管病是突然发生的,殊不知心血管疾病在发病前也是有迹可循的。容易疲乏,左侧后背、手臂疼,不明原因牙痛,嘴唇、指甲颜色发紫,下肢水肿等有可能就是心脏的求救信号。
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1注意饮食健康
在日常饮食中, 应确保摄入充足的水果和蔬菜,多选择未加工的谷物、瘦肉、鱼和豆类,同时一定要限制盐、糖和脂肪的摄入。饮酒也要适量,越少越好。
2避免使用烟草
一旦停止使用烟草制品,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就会立即开始下降,并且在一年后下降至原风险的一半。
3控制发病风险
要主动了解自己的血压、血脂以及血糖水平,出现问题及时干预。
因而减少心脏病的发生,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4科学的运动
科学的运动锻炼在心血管病的防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动是良医、运动是良药。科学的运动需要处方。科学的运动处方是运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保障。
运动处方中,运动强度是关键。如何准确地确定运动强度以及运动的时间在于精准的“心肺耐量”的评估。对于冠心、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高危)、心脏手术后等各类心血管疾病患者,强烈建议在运动前进行心肺耐量评估,确定运动强度,制定精准运动处方。
心肺运动试验全面、客观、定量的特点已被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为“心肺耐量”评估的金标准。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评价运动受限的病理生理、心肺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评价治疗方式的效果,评估胸腹部大手术的危险性、预后,评估器官移植的生存潜能(心脏移植、肺脏移植等),以及康复医学运动处方的个体化制定等。